曾有舆论认为,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工业污水在中国,这个说法虽然偏颇,但不无道理,改革开放30年来,我国工业以密集、高速态势发展,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之潮同时也降临中国,工业产生的三废问题挤压着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,工业污水到底该怎么治理,目前面临哪些难题?下面来重点讲讲我国工业污水处理面临的十大难题。
由于工业污水中污染物的特性,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污染事故几乎都和工业污水有关。相关污染事件中,有事故、有偷排、有治理不当,和工业企业本身关系很大,这些事件几乎是工业污水处理现状的缩影,事件发生后处理也十分困难。那么,引发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?
工业污水处理的困难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,还有宏观环境和管理的。主要问题如下:
第一、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。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看,国内很多工业污水的处理在理论上是达不到标准的,也许检查时能应对,但是不能达到真正的长期稳定运行。如制药污水、味精污水等,处理难度很大,现有的技术水准还有待提高。
第二、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特别复杂。对治理工艺的选择要考虑很多方面,包括污染企业的生产工艺。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复杂,有些企业投资不够,没有处理好污水;有些企业投资够了,却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导致出水不达标,也不能实现预期效果。工业污水成分复杂,不像市政污水污染物单一,技术相对简单。
第三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问题。工业园区本意是将工业污水集中处理,但是现实运作中又造成了新的问题。工业污水都集中到一起后,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,每个工厂的污水要处理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。后果是容易处理的污染物质工厂自行处理了,到了末端的污染物质大部分都是难以处理的,最终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非常高,无法实现污染物的削减。
第四、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,不仅污水难处理,对经济贡献大的高产污企业还会继续存在。就制药行业来说,我国很多制药厂是初级制药,产污量很大。国外药厂把这些初级产品买走做一些化学加工以提高药效,这时的产污量比较少,产生的价值更多。但是,我国的制药生产技术没那么发达,只能“干笨活”,不仅附加值有限,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。
第五、“负效应”问题。一些产生污染的企业并不想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,逐利的企业还会存在这样的观念,他们认为工业污水的治理除了应付环保部门检查以免于被责罚外,并无益处,反而增加了成本。企业的趋利性导致工业污水不能真正有效处理。
第六、市场混乱问题。承接工业污水治理项目的治污企业(环保公司)鱼龙混杂,因此,行业中形成了恶性竞争,导致一些曾经致力于工业污水领域的企业在遇到机会时纷纷转型。
第七、商业模式问题。每个环保公司都有出奇制胜的生存之道,但是主要模式仍为“设计、采购、施工”,其他普遍适用的商业模式仍在摸索。
第八、规模效应问题。很多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单子不够大,与市政污水处理相比,难以形成规模效应,产生大企业。虽然这个领域也有优秀的环保公司,但是很难像市政污水处理企业那样日处理规模达到百万甚至千万吨。
第九、零排放误区。我国推行工业污水处理零排放已经多年,但实际上,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的,我国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。零排放的误区使很多企业在此问题上盲目上设备、上技术。
第十、排放标准难落实、监管不严问题。监管不严、“一刀切”、脱离实际是一些行业排放标准难以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,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也存在同样问题。